张掖视听网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张掖网  >  张掖视听网  >  金张掖周刊  >  聚焦张掖

80后女子帮弱势姐妹实现创业梦

2016年05月25日 15:56   来源:
为了传承父亲的衣钵,做一名民间民俗文化的传播者,一位80后年轻姑娘背起行囊,走出乡村,开始了学艺的步伐;为了实现梦想,学成归乡的她又艰难创业,独自靠双手编织着多彩的生活;为了体现弱势姐妹的人生价值,她又无私地手把手教会残疾姐妹也用双手去编织美好的生活。她,就是陈志。
日前,在高台
县创新创业基地一楼一间正在装修的店面里,记者见到了34岁的传奇女子陈志。
离乡学艺 源于传承
店面内,正在忙碌的陈志告诉记者,她创建红色艺术发展有限公司,经营字画装裱、剪纸、珠绣、麦秆画等,其实主要还是源于她的家庭。她介绍,她的父亲是高台县宣化镇寨子村的支部书记,也是一名民间字画爱好者。自幼她就趴在父亲的膝上,看着父亲用他干农活的粗糙大手在一张张白净的宣纸上写满了形态各异的毛笔字,小篆、隶书、楷书,不同风格。父亲写得那样认真,下笔那样的刚劲有力,这一幕在她幼小的心灵生了根,发了芽,于是她心里产生了这样的念想:传承父亲的衣钵,做一名民间民俗文化的传播者。
2005年3月,23岁的陈志在父亲的鼓励下,跑四川,走山东,辗转兰州、湖南、新疆等地陆续学习字画装裱、剪纸、珠绣、麦秆画制作等技术。学艺的时光是漫长和艰难的,有的时候,没有生活费,没有学费,为了学到真本事,她就免费在一家家小店里面做小工,帮着师傅打杂,白天啃着干馒头,遭人冷眼,晚上忍着寒冷和酷暑打地铺琢磨装裱技术,学习画刺绣图样。锋利的麦秆将手指割破了,她咬牙坚持,装裱用的胶水把手腐蚀得退了一层层皮,她带上手套继续坚持,就这样度过了漫长的四年多时间。
回乡创业 为了圆梦
2009年,学成归乡的陈志在高台县城成立了个体工作室,她想把青春和汗水挥洒在她热爱的民俗文化事业上。“老公在兰州打工,婆家没有一个支持我的人!”陈志说,当时经济条件也差,“多亏了在四川学艺时跟的一位师傅帮忙”。期间,她又多次外出学习,提高自己的技能,用勤劳的双手绘制了一幅幅漂亮夺目的作品。她所创作的剪纸作品获2008年“神舟杯”艺术作品展特等奖,剪纸系列文化产品入选2009年甘肃省第四届文艺博览会。
2011年,再次外出学习回到家乡的陈志听说县妇联有妇女小额担保贷款项目,经过多方打听,她符合贷款的条件,于是在社区的帮助下,陈志递交了创业申请和相关证件,贷到了5万元的创业资金,开始了她的创业之路。她在高台县商品西街,找到了一家40平方米的店面。开业之初,由于经验不足,宣传不到位,字画装裱、民俗文化产品的销售不理想。眼看着一年1.7万元的租金就要到期,她找到社区寻求帮助,社区利用居务大厅专门为她举办了两期民俗作品展。通过举办展览,人们才了解了陈志,了解了她的作品,自此销路慢慢就打开了。
现在,她所创作的字画装裱、麦秆画、珠绣、剪纸、苏绣、丝带绣、立体绣、钻贴、油画等民俗文化作品,一件件栩栩如生、形态各异的作品整齐地排列在橱柜里,吸引着每位进店顾客的眼球。
无私传授 不忘乡邻
2013年7月,因为作品的多次展览、获奖,陈志的事业也步入了平稳发展的阶段,为了实现自己传承民间民俗文化的理想,她成立了高台县红色艺术发展有限公司。经过几年的发展,和各方面的人接触得多了,陈志发现,很多没有工作的妇女就是因为缺乏一技之长,生活一直过得不富裕;还有很多残疾人,因为不能参加重劳力,也使自己的生活过得很窘迫。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扬民间民俗文化精髓,也为了让这些群体的生活过得好一点,她主动与社区、周边乡镇联系,依托学校、村委会空地,利用节假日举办民俗文化作品培训班。她不仅免费教民俗文化爱好者刺绣、剪纸技术,还经常上门为那些行动不便的妇女爱好者购买刺绣工具,讲解刺绣知识,“跟我一起做手工的残疾人,现在有的一个月都能挣到一千多元了”。至目前,她共举办培训班100多期,培训妇女1000多人次,其中残疾人占3%。
为了吸纳更多的妇女参与到创业热潮中来,她成立了妇女手工艺合作社,以订单的形式让弱势妇女实现个人价值,并与高台县创新创业基地签订合作协议,筹建500多平方米的妇女培训中心和产品展示销售中心。目前,在她的带领下,部分传承人已经可以独立门户并积极与创业创新基地进行合作,成为了创业路上的一员。
她告诉记者,她这样做,无非就是想让妇女群体和弱势群体有个立足之地,让这些人能够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价值,让生活更加充满自信的阳光。
编辑:金张掖周刊
张掖视听网

张掖视听网中国张掖网LOVE张掖APP

  • 微信搜索“爱张掖”

  • 微信搜索“中国张掖网”

  • 扫码下载“LOVE张掖APP”

张掖广播电视台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18

陇ICP备14000026号

甘公网安备 620702020001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