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视听网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张掖网  >  张掖视听网  >  金张掖周刊  >  聚焦张掖

我们在路上

2016年05月25日 16:01   来源:
“无冕之王”,这是世人给记者的一个至高无上的称号。也是因为这个华丽的光环,让一辈又一辈的记者前赴后继,用铁肩担道义,用妙手著文章,无怨无悔的把青春和汗水奉献在采访的路上。
冬去春来,自从踏进记者这一行业的大门,我们就得风里行,雨里走,党和政府的工作部署到哪里,我们就出现在哪里;急难险重的情况出现在哪里,我们就奔波到哪里。我们用脚丈量新闻,用心贴近群众,奔忙在山水之间,穿梭于大街小巷,采访、写作、编辑、制作、播出,为党和政府传播好声音,给社会传递正能量,我们一直在路上。一年365天,记者不曾因为节日休息过,就在记者节,这个专属于记者的节日,我们依然奔忙在路上。在路上,这是记者的工作状态。
在我的身边,在新闻部,已经形成了这样一个习惯,无论哪一个人,都不敢感冒;即便感冒了,也依然在带病工作。因为我们心里都明白,今天请假了,自己的工作量就会加给别的同志,别的同志就会因为这一次两次采访,而加班至深夜或者凌晨。第二天,当黎明拂晓,新的任务又会如约而至。
记得台长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一看到记者都坐在办公室里,我就心急如焚。”是啊,采编新闻,是电视台所有工作的第一步。记者采不回来,编辑、配音、制作、播出,各个环节的工作就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无法进行,也难怪台长会心急如焚。
回想八年来,有过心酸和苦楚。记忆最深刻的是刚当记者的那一年。我不是科班出身,学的专业与新闻采访工作也不对口。就在我根本不知道新闻是什么的时候,单位给我安排了第一个采访,我记得题材是关于高考的。拿着摄像机到高台一中,我内心一片迷茫,压根就不明白自己要拍什么镜头,糊里糊涂地拍上回来了。要写稿子,脑子里却一片空白,不知道该如何下笔。就那一篇稿子,写出来,删掉,再重新写,从早晨十点写到晚上十点,还是没有定型。第二天早晨,在老同志的指导下,又重新确定主题,开始记录。说实话,那是我大学毕业以来,第一次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不过,也是从那一次,我才真正明白,记者这个行业,就是靠本事求生存。你没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就吃不了这碗饭。
记者,绝对是个苦差事。自从当上记者,加班就是我的工作常态。没有孩子的时候,老公陪着我加班;有了孩子之后,老公和孩子陪着我加班。工作日,晚上加班;休息日,也要加班。每每节假日,当别人一家三口开开心心逛街游玩的时候,我的老公、孩子却陪着我在采访的路上;过年过节,当别人全家欢聚的时候,我的老公、孩子却要陪着我去别人家采访团圆。
记得有一次正月十五,白天干完工作后约父母到家里吃饭。饭还没出锅呢,台长的电话来了,说大操场里有个黄河灯阵的采访。我一口饭没吃,就火急火燎地赶到单位,提着摄像机坐到文化委的车里才知道,灯阵在黑泉乡镇江村举行。因为是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我除了拍摄采访新闻之外,还要做一个项目汇报短片,要采访灯阵的由来、传承等情况。当时,心里特别委屈,眼泪刷的一下涌出来了。八年来,每一个合家团圆的日子,我几乎都在岗位上,都在采访的路上。不过,也正是这个特殊的岗位,练就了我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的品质。我想,不光是我,我们每一个新闻人,都具有这样的品质,都具有苦中作乐的能力。
回想这八年,走过的每一步都是坚实的。在一次次的采访中,不仅提升了自己的业务素质,也让我具备了敢啃硬骨头、啃好硬骨头的能力。要说做新闻,最难的就是人物报道。因为采访不深入的话,就没办法做出特色和亮点来。
去年七八月份,县上照例安排下来要采访人大代表荆生茂,一开始接到这个采访任务,我也很头疼。从提供的文字材料上来看,他事迹平平,就是个普通的村支书,没有发挥什么重要的作用。可是,任务必须得完成,必须要挖掘出些事迹来。所以,在拍摄之前,我做了很细致的采访。在一个小时的聊天中,荆生茂说到了他曾经提交的一个关于黑河引水口门改造的意见建议,政府办理以后,结束了罗城群众下河打水灌溉的历史,给群众带来了实惠。突然间,灵感来了,思路有了,采访顺利开始。这篇报道,今年被市台选送参加全省人大好新闻评奖。
其实,每一次采访,都像凤凰涅-,不经历炽烈的火焰,哪能获得新生,不经历艰难的过程,哪能做出好新闻?
最后,我想以一位老记者的经典语录结束我的故事,也与在座的新记者们共勉。一个好记者,就要工作时做新闻,空闲时想新闻,睡觉时梦新闻。
编辑:金张掖周刊
张掖视听网

张掖视听网中国张掖网LOVE张掖APP

  • 微信搜索“爱张掖”

  • 微信搜索“中国张掖网”

  • 扫码下载“LOVE张掖APP”

张掖广播电视台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18

陇ICP备14000026号

甘公网安备 620702020001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