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视听网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张掖网  >  张掖视听网  >  金张掖周刊  >  张掖写真

“社会需要,我就研究!”

2017年08月23日 16:38   来源:

  88岁,生活该当如何?或许儿孙绕膝,尽享天伦之乐;或许因为体力、精力不再允许透支而静卧床榻;再或许坚持锻炼,享受长寿晚年。而这位88岁的老人,却不可思议地坚持用“一顶草帽、一双胶鞋、干粮自备,踏碎晨露、迎送晚霞、年复一年”的生活“标配”,坚守在试验田里进行农业种质资源研究。他就是市农科院退休科研人员赖良。

  对许多人来说,这个名字较为陌生,然而在全省农业科学研究系统,赖良却声名显赫。半个多世纪以来,他先后向国家种质资源库上交552份鹰嘴豆、110份红花种质资源,收集保存胡麻种质资源3210份、红花种质资源230份,引进藜麦、构木等种质资源350份……被业界称为我省农作物种质资源收集研究第一人。2016年12月,在中国科协科技大讲堂里,他又被授予2016年度中国老科协“突出贡献奖”。谈及赖良,许多人都竖起大拇指赞叹道:“名副其实的专家,非常人能及”,同时又为难地说:“拥有大境界,固执到让人敬畏,少有!”坚持:“名副其实的专家!”

  赖良的出生地在四川省犍为县。1949年,从原国立清溪高级职业农校农学专业毕业后,他先后在甘孜军用农场、山丹军马场和新疆建设兵团从事农业技术工作,直至1963年调至市农科院(原张掖地区农科所)搞起农业科研,并在张掖一待就是50余年。“主要是育种,研究油料经济作物,小时候受过苦,也见了太多饥困的场面,就想竭尽所能培育出好种子,增产增收!”赖老告诉记者。

  从上世纪60年代起,赖良立足于油料等经济作物的育种栽培开展研究,引进胡麻种质资源进行杂交育种。白天他到地头观察长势,晚上回到办公室记录资料,日复一日,风雨无阻。经费少,他就“私款公用”从工资里抠,为了挤时间,他几乎把实验室和家都搬到了试验田。通过不懈努力,他相继筛选、培育出适宜本地栽培的“雁杂10号”“张亚1号”“7511”“7517-5”等胡麻良种,在张掖地区累计推广达十万余亩,成为当时胡麻种植的主导品种,并在酒泉、金昌等地大面积推广种植,他主持完成的多项研究成果先后获得国家和省、市表彰奖励。

  走进甘州区西环路原市农科院家属大院,赖良的家在一楼。推开房门,只见原本不大的客厅内挨挨挤挤地码放着各种种子的麻袋,中间仅留一条一个人通过的过道,通往卧室、阳台。卧室内,一张床和简单的生活用具也被靠墙码放的种子袋“围攻”;即便是厨房里、阳台上,也摆着赖老试验用的盆盆罐罐,让人有种走进库房的错觉。“这里堆着的都是我毕生的研究心血,为了完好保存种子,屋里温度都不能太高……”一身素衣下,精神矍铄的赖老让人看不出88岁老人的模样,腿脚轻便,一刻不停地领着记者看他的新种苗。思维清晰,对胡麻、红花、鹰嘴豆培育过程,甚至国际国内研究情况侃侃而谈,“α-亚麻酸、爱因斯坦相对论……”听着他不断蹦出的专业术语,再看看桌上密密麻麻的记录本,你难以想象,此刻他已经退休24年。坚守:“小身体里的大境界”

  24年来,他初心不改,利用退休金在甘州区新墩镇花儿村租了近2亩农田,继续开展白粒胡麻、红花、鹰嘴豆、藜麦等作物品种的研究,以及其他种质资源鉴定、抗性等田间试验。带着“一把锄头、一个记录本、一块干馍、一瓶开水、一顶草帽、一双胶鞋”,骑自行车往返于家和地头,有时候田里农活太多,一个人顾不过来,他就自掏腰包雇人干活,并自己负责全程技术指导。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历经数十载的潜心研究,赖良在高含油量白粒胡麻杂交育种上取得重大突破。他培育出的优质白粒胡麻,千粒重、含油量、分枝特性、高产性、抗逆性等方面在国内目前同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受到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等科研单位高度重视。针对大西北地区干旱缺水的实际,他还选育出特别适宜干旱地区旱地和荒地种植、具有较强耐旱性和耐瘠性的4个鹰嘴豆新品种。近年来,市农科院的青年科研人员利用赖良的种质资源培育出“张亚2号”白胡麻,不但产量高,而且α-亚麻酸和木酚素含量分别为64.2%、1.4%,是目前全球陆地植物之最。该品种在我市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年种植面积达万亩以上,亩产量比其他品种多50公斤以上。

  “这样的科研条件,您为什么还能坚持?”“我是党和人民培养起来的技术员,只要社会需要,我就要研究!”面对记者的疑问,赖老回答得不假思索。

  “市农科院、市上单位给了您哪些方面的扶持?”赖老有些愠怒地打断记者:“我不需要啊,我的退休金说白了就是工人、农民、大家纳税才有的,这就足够了!”市农科院杨雅萍告诉记者,有着34年党龄的赖老在接受扶助方面相当反感,市委人才办与市农科院沟通后,给老人单独成立个工作室,免费提供实验用地,都被赖老当场拒绝。“毕竟上了年纪,慢慢做工作吧,我们尽最大可能给予帮助,那样他搞科研会更顺利些……” 常年布衣粗食,他把个人生活需求降到最低,半个多世纪为农,痴痴育良种一生,他却在对社会贡献、事业追求方面成了“大写的人”! (钱晓萍陈海)

编辑:金张掖周刊
张掖视听网

张掖视听网中国张掖网LOVE张掖APP

  • 微信搜索“爱张掖”

  • 微信搜索“中国张掖网”

  • 扫码下载“LOVE张掖APP”

张掖广播电视台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18

陇ICP备14000026号

甘公网安备 620702020001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