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视听网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张掖网  >  张掖视听网  >  金张掖周刊  >  聚焦张掖

郭煜文:让敦煌藏经洞文化走入大众视野

2017年11月22日 17:06   来源:

  10月30日,“敦煌藏经洞流失海外珍品复制品河西学院展”在河西学院美术馆开展。在历时近半个月的展出中,参展者总会见到一位身材微胖,说话谦逊的“讲解员”,他从敦煌藏经洞的发现、由来说起,一一详解着每件参展作品的特殊与故事,让人总有种听专家上课的错觉。他,就是此次展览的主办方负责人郭煜文。

  敦煌“藏经洞”中藏有公元四世纪至十一世纪的各种历史文本、绢书及刺绣等文物,共计5万余件,由于历史原因,大量流失至海外。此次展出的是敦煌藏经洞流失海外的南北朝、隋唐、五代、北宋等年代纸本、绢本书画复制作品,共计110幅。作品均为原大原色,是郭煜文先生多年在英国大不列颠博物馆、法国国家图书馆、美国哈佛大学图书馆、美国弗里尔艺术博物馆、日本龙谷大学图书馆收集整理的原始资料,最大限度还原了文物原貌。

  郭煜文介绍说,自己并不是在英国和法国见到的真品原迹。此次“遭遇”说来颇富戏剧性。1996年,在日本留学,专攻经济类专业,毕业后,工作几经辗转,最终选择在日本办起了广告公司。期间,东京国立博物馆一场名为“舶来的书画”展览的广告招商引发了他极大的兴趣。此次展览将邀请世界上大部分较为专业的博物馆机构进行巡回展。这次展览意味着世界其他博物馆有关中国的展品都可以来参展,在异国他乡却可以看到中国的东西那种心情很特别。为了能竞标成功,突破重重困难,终于有幸能为博物馆提供展品、扫描件、广告制作,还包括一些书籍、小册子之类的印刷。通过这样的方式,得到了为文物扫描和数据采集的许可。双方长达三年的合作,让郭煜文从中接触、了解了不少敦煌藏经洞文化,更因此结缘。于是,他用近10年的时间辗转于多家博物馆,开始了漫长的搜集、办展之路。

  郭煜文告诉记者,因为所展作品大都是绢本,制作之初先要根据原作品绢的疏密程度,手工织绢,新品出来后还要对照原作进行反复做旧。为了确保复制品尽可能真实,一件作品会选用相近的色阶制作10幅备选,再交由专家比对,选择最相近的一张作为成品。从这些繁琐的制作工序到最终展览的呈现,郭煜文差不多半年的时间都花在了筹备上。

  在被问及为何选择在张掖办此次展览时,郭煜文表示,自己曾经读过关于敦煌藏经洞里的文献,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张掖不开,丝绸不畅。可见,张掖是古丝绸之路重镇。“来张掖免费办展的初衷其实很简单,张掖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城市,距离敦煌文化又那么近,可我不是个专业研究者,这些展品说到底也不过是仿真制品,但是它对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对于感兴趣的普通大众来说就有价值,我就是希望尽我的微薄之力让更多人看到这些文化的神奇!”郭煜文解释说。

  1900年6月22日,中国甘肃敦煌莫高窟藏经洞被发现。敦煌莫高窟下寺道士王圆-在清理积沙时,无意中发现了藏经洞,并挖出了公元四至十一世纪的佛教经卷、社会文书、刺绣、绢画、法器等文物4万余件。这一发现为研究中国及中亚古代历史、地理、宗教、经济、政治、民族、语言、文学、艺术、科技提供了数量极其巨大、内容极为丰富的珍贵资料。后经英、法、日、美、俄等国探险家的盗窃掠夺,藏经洞绝大部分文物不幸流散到世界各地,仅剩下部分留存于国内,造成中国文化史上的空前浩劫。

  敦煌藏经洞的资料共计五万多件,目前郭煜文先生才做出来三四百件,复制品虽然称不上艺术品,但是作为资料有很大的研究价值、欣赏价值。郭煜文说自己的梦想,就是利用有生之年,倾尽毕生精力最大程度地将作品呈献给大家,这是一种精神更是一份传承。

  (本报记者 殷旭)

编辑:金张掖周刊
张掖视听网

张掖视听网中国张掖网LOVE张掖APP

  • 微信搜索“爱张掖”

  • 微信搜索“中国张掖网”

  • 扫码下载“LOVE张掖APP”

张掖广播电视台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18

陇ICP备14000026号

甘公网安备 620702020001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