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视听网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张掖网  >  张掖视听网  >  金张掖周刊  >  木塔风铃

父亲和他的铁牛(上)

2018年08月29日 15:09   来源:

  在河西民俗博物馆展厅里,有这样一个“铁家伙”,静静地躺在展厅的一个角落里,供游人观赏。从表面看,它显得那么老土和笨拙,过去油光铮亮、虎虎生威的外表已不复存在,留下的是铁锈斑斑,老气横秋。尤其是那四只轮胎,宛如榨干了汁液的乳房,松松垮垮,早已失去了过去的弹性,在车身的挤压下更加扁平扭曲。如今,让人仍能看清的是,车头的一块黑铁皮商标上标着的一行字——中华人民共和国天津拖拉机制造厂铁牛55型依稀可见。

  当我第一眼看见它时,立刻勾起我儿时的记忆,这不是父亲曾经相依为伴近20年的“铁牛”55拖拉机吗。此时此刻,它静静地卧在那儿,见证着时代的变迁。

  父亲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和黄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我出生的时候,国家还没有实行分田到户这一政策。听父亲说,那时,只有好一点的生产队才有一台“铁牛”55拖拉机。而父亲就是大队机耕站的一名拖拉机手。

  刚刚脱离了木轱辘大车、二牛抬杠农耕生产和生活的农村,父亲开着的这台“铁牛”55拖拉机便成了乡亲们眼中的“香饽饽”"。父亲驾驶着这台拖拉机,冬天给生产队拉粪运沙,夏天耕地卖粮,喜事娶亲,丧事拉棺,事事少不了这台“铁牛”。

  那时候,居民点门前的路都还是土路,每天这个铁家伙“突突突”从大路上碾过时,路上便被辗出厚厚的一层极细的土面子,我们一大群光着屁股的小孩儿追在铁牛后面,把土面子踩得扑哧扑哧直冒。高高溅起的黄土面子落在我们的头上,身上。等铁牛开远了,灰头土脸的小伙伴们,你看着我,我追着你,在彼此身上画出一个个张扬随意的图画来,然后发出一阵阵肆无忌惮的笑声。我们乐此不彼,持续着对此事物的新鲜感受。

  小时候,每到中午,母亲都带着我到地头上给开“铁牛”的父亲送饭。父亲蹲在地埂上哧溜哧溜吃饭,吃过了饭还要吧嗒吧嗒抽一阵子烟。我便在“铁牛”的驾驶室里钻上钻下地疯。

  记忆中,父亲的拖拉机一直很干净。这源于父亲对“铁牛”的喜爱。据和父亲年龄不相上下的村民说,父亲爱“铁牛”胜过爱护自己。他注重保养,每次把“铁牛”停稳和发动前,他都会戴上手套,提一壶水,拎一块毛巾,擦拭“铁牛”,直到把“铁牛”上上下下、里里外外擦干净为止。这样,时间久了,就引起了母亲的唠叨,总说父亲:“拾掇得再好,也不是你的车,干嘛这么上心”。父亲呢,什么也不说,只是闷着头干。

  小时候,我最喜欢看父亲发动“铁牛”的样子,他的左手按住油门,右手先轻轻转动摇把,烟囱里冒出的一股青烟,“铁牛”缓缓地发出轰、轰、轰、轰的响声,握着摇把的手越转越快,轰轰声也越来越急促,父亲的身体也随着摇把上下扭动,样子像是在操纵一只大“怪兽”。最令人兴奋的是,莫过于启动时的声响,像一匹战马长嘶。

  据父亲说:“不正当的启动方式,会对机体造成损伤,减少‘铁牛’的寿命。启动时,要对机体先进行预热,尤其是冬季,要先将水箱注满热水,用手动摇把多摇动几次,待温度上升才能启动,只有温度上来,润滑油才能抵达相应的润滑部位,才能发挥最大的润滑作用。当润滑油没发挥作用时,一旦起机,部件之间直接的摩擦,会让机体严重受损。”

  那时,我不知道,只上过小学的父亲,这些机械理论是从哪儿学来的。然而,就是这些理论知识,给了我童年最早关于机械的启蒙。和铁牛相伴了近二十年的父亲,熟知了铁牛的每一个秉性,也无师自通地掌握了娴熟的修车技术。

  包产到户的时候,这台铁牛和其他生产工具一样,被分配到了人口多的农户家里,父亲失落了很长一段日子。不时念叨关于“铁牛”的事,有时深更半夜都能听到他长吁短叹的声音。 父亲一辈子爱车,做梦都想拥有自己的一台“铁牛”。包产到户几年后,生产队的好多人家都陆陆续续买上了“铁牛”,父亲也享受到了政府的贴息贷款,终于买了一台属于自己的小型“铁牛”。紫红的车头,翠绿的车斗,最让父亲开心的是“铁牛”的启动装置是电动的,只要轻轻一按电门,哒哒哒,铁牛就启动起来了,再也不用手握摇把,大汗淋漓地发动“铁牛”了。红艳艳的“铁牛”开回来的那天,庄子上的人都来放鞭炮庆贺,“突突突……突突突”,父亲开着铁牛从村东开到村西,又从村西开到村东,开了几个来回。(未完待续)

编辑:金张掖周刊
张掖视听网

张掖视听网中国张掖网LOVE张掖APP

  • 微信搜索“爱张掖”

  • 微信搜索“中国张掖网”

  • 扫码下载“LOVE张掖APP”

张掖广播电视台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18

陇ICP备14000026号

甘公网安备 620702020001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