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视听网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张掖网  >  张掖视听网  >  金张掖周刊  >  聚焦张掖

“天干地不干” 河西“粮仓”有机绿色国际青睐

2019年09月05日 11:36   来源:

  在8月30日举行的“新中国成立70周年甘肃发展成就巡礼”全媒体集中采访活动上,甘肃省张掖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王勇表示,张掖自古就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得益于“天干地不干”的天然优势,加上发达的农业灌溉体系加持,农作物只要种下去,就能“旱涝保收”。 王勇所谓的“天干地不干”,是指张掖气候虽干旱,而且降雨量少,蒸发量大,但自古有祁连山雪水滋润,将最好的“甘露”留给了这片土地,也成就了丝绸之路“金张掖”。当然,干,有很多优势,病虫害少,发展绿色有机农业得天独厚,加之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等因素,水果蔬菜的口感及营养有保障,深得国内外市场青睐。 张掖地处河西走廊中段,是传统的农业大市,境内光热充足、地势平坦,耕地连片、土壤肥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张掖在积极恢复旧有灌溉渠道的同时,因地制宜地改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1950年,组建“河西水利委员会”,结合农业抗旱生产开展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20世纪80年代,张掖先后实施河道治理工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水利骨干工程,加固了民乐双树寺、山丹寺沟、临泽鹦哥嘴等病险水库,新建了翟寨子、海潮坝、大野口、红山湾等水库。 据官方统计,目前,张掖市已建成万亩以上灌区24个,全市干、支、斗三级渠系水利用率65.56%,基本形成了蓄、引、提并举,大、中、小结合的水资源综合利用体系,耕地面积由1949年的143.73万亩增加到如今的410万亩,喷灌、滴灌、微灌、垄膜沟灌和垄作沟灌等现代农业灌溉方式已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张掖市农业生产结构已由以种植业为主的传统农业向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的现代农业转变,种植业生产由以粮食作物种植为主向粮经饲协调发展的三元种植结构转变。粮食产量由1949年的10.19万吨增长到2018年的139.63万吨。 “全国10粒玉米种子,有4粒就是张掖的。”王勇说,张掖玉米种子占全国大田玉米年用种量的40%以上,是全国最大的国家级杂交玉米制种基地。全市六个县区分别进入全国产粮大县和全省蔬菜、肉牛、肉羊产业大县,已成为全国五大蔬菜生产基地和面向丝路沿线国家的农产品出口基地。 近年来,张掖设施农业在“沙产业”“戈壁生态农业”和“现代丝路寒旱农业”大发展的背景下,设施建造技术、生产管理模式、栽植品种得到不断进步和更新,设施农业发展已由最初的一代支柱斜体温室向新型大跨度高效智能温室、钢架大棚、多功能连体温室发展。 同时,为实现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秸秆粪污及农膜等农业废弃物全利用的总体目标,张掖坚持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引进普及节水、节肥、节药、绿色防控等先进适用的农业生产技术,推广应用“种、养、菌”三元双向循环农业模式,进一步推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循环化利用,农业生产方式正在向绿色高质量发展转变。 王勇表示,如今,张掖已成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瓜果蔬菜生产基地和国家重要的特色农产品加工循环经济基地,也是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国家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示范区、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综合示范基地和全国最大的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 截至目前,张掖先后培育“发年鑫鼎”“红鑫绿”等蔬菜自主出口品牌50个,在东南沿海城市建立蔬菜直销档口44个,在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和广西凭祥口岸建立办事机构2个,产品远销全国20多个城市和港澳、中亚、东南亚等地。(据中新网)

编辑:金张掖周刊
张掖视听网

张掖视听网中国张掖网LOVE张掖APP

  • 微信搜索“爱张掖”

  • 微信搜索“中国张掖网”

  • 扫码下载“LOVE张掖APP”

张掖广播电视台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18

陇ICP备14000026号

甘公网安备 620702020001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