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视听网-中国张掖网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新浪微博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张掖网 >> 张掖视听网 >> 张掖资讯 >> 张掖文化 单手“绣”创业锦图 满腔“绘”助残情怀——记肃南县画艺手工艺品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潘小红 来源:肃南县融媒体中心    0 人参与互动 2023年11月17日 09:26

  2岁时,不慎跌入炭盆,左手严重烧伤无法伸展,落下了终身残疾;8岁时,帮着父母放牧,不幸又被山坡滚落的石头砸中头部,差点丧失语言功能;12岁时,父亲劳累过度病逝,她主动辍学回家和妈妈一起放牧。为了维持生计,她曾尝试着外出打工,但因为残疾,无人问津。

  命运的不公,曾让她一度低头沉默不语。

  潘小红,一位土生土长的裕固族姑娘,精瘦的身材透露着坚毅,明亮的眼睛散发着活力,在交谈中可清晰看出她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事业的执着。

  15岁那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她接触到了裕固族人擅长的刺绣和民族手工艺品制作,她用右手和牙齿搭配着艰难完成了人生当中第一幅刺绣作品,并获得了人生的第一份收入。她含着眼泪骄傲地将那份收入毫无保留地亲手交给了她的母亲。

  也正是那幅刺绣作品,让她看到了光,看到了亮,并让她下定决心决定闯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1995年,她开办了肃南县画艺民族手工艺品店,专门从事手工刺绣和刺绣装裱。营业期间,她像守护生命一样守护着店,像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精心设计和制作着每一份刺绣品。很快,功夫不负有心人,产品得到了顾客朋友的肯定和喜欢,产品有了销路,她也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因为她是残疾人,她特别能体会到残疾人的苦。开店期间,有很多身患残疾的姐妹曾唯唯诺诺到她的店里问她,能不能教教她们,从她店里进些材料做好后给她们发点手工费?她从来都不会拒绝她们,会热情地送上笑脸,手把手地耐心教她们,像亲姐妹一样对待她们。

  为了能让更多的残疾人就业,2012年,她成立了肃南县残疾人文创手工坊,专门招收残疾人从事手工串珠、民间刺绣、丝网花编制等手工艺品的制作。10余年的时间里,有11名残疾姐妹成为了她的固定员工,她们共同用心用力将自己的爱好做成了事业。

  2016年,潘小红注册成立了以设计制作民族服饰、研发销售民族文创艺术品(刺绣)、教育培训等为主营业务的肃南县画艺手工艺品有限责任公司。经过近些年的发展,目前公司总资产达到1000多万元,办公室及生产车间、产品展示厅面积达到500平方米,公司年营业收入100万元以上。目前拥有签订劳动合同的设计研发人员和技术员工58人,其中残疾人22名,脱贫劳动力7人,低保户4人,流动灵活做工人员300余人。合同工月平均工资已达到2500余元,流动灵活做工人员月工资达到900余元。

  目前,公司已研发设计出民族服饰、刺绣抱枕、摆件挂件等文创类产品20大类500多个品种,产品远销至浙江、青海、西藏等省内外城市,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认可和好评,品牌影响力逐步扩大,产、研、供、销产业链基本形成。

  公司先后被评为或认定为“全省助残先进集体”“张掖市优秀人才专家工作室”“县级乡村就业工厂”等10余项称号;公司的作品先后获得过“第二届甘肃妇女手工创业创新网络大赛传承类银奖”“金张掖村工匠技能大赛一等奖”等20余多个奖项;她个人也被各级各部门表彰为“甘肃省陇原脱贫攻坚巾帼带头人”“甘肃省就业创业先进个人”“张掖市创业致富带头人”等10余项荣誉称号。

  公司在不断地成长,不断地进步,不断地发展,但潘小红“助残纾困,回馈社会”的初心没有一丁点地改变。近些年,她先后举办“肃南县两个共同”示范建设残疾妇女代表手工技能培训班、张掖市残联“五县一区残疾人手工艺品培训班”等各类手工技能培训班100余期,培训人员达5000人次以上,完成手工艺品万余件,先后慰问、资助困难群体100余人次。

  尤其在抗击疫情期间,她率先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开展了网上劳动技能培训班,为“宅”家的姐妹们开设了网络刺绣课堂,采取“一对多”式授课和“一对一”式解疑释惑,丰富了姐妹们“宅”家生活的同时,还帮助她们增收。目前,公司已带动300余名贫困人员、残障人士、待业妇女掌握技能、提升技术、解决就业,增加收入。

  一路走来,潘晓红虽然经历了无数个风风雨雨,但她未曾畏惧和放弃过,她用回馈社会的心态创新创业,不仅为一些就业困难群体找到了心灵庇护场所,也为她们找到了生命的价值和重新绽放华彩的途径。

  这一路,向阳向光。(王荣文王少伟刘晓丽)

 

 

编辑: 何淼

张掖视听网

张掖视听网中国张掖网LOVE张掖APP

  • 微信搜索“爱张掖”

  • 微信搜索“中国张掖网”

  • 扫码下载“LOVE张掖APP”

张掖广播电视台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18

陇ICP备14000026号

甘公网安备 62070202000185号